“上海”牌商標:還是不是上海的“牌”?
來源:綿陽圣興卓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2年11月12日 查看次數:981
東方網11月12日消息:據《勞動報》報道,也許你不知道,截至目前,上海一共有70多件“上海”注冊商標,涉及汽車、手表、家 具、口琴、安全帶、襯衫、水表等眾多行業。擁有上海牌商標的這些企業有的因為沒落而無奈關、停、并、轉,有的則通過創新之路迎來嶄新發展。為了了解這些上海牌的生存現狀,記者連日來深入多個企業,并采訪了相關部門和專家,探究特定地域化商標如何才能求出“發展”。
案例分析1
上海牌手表:從120元到10萬元的飛躍
“上世紀七十年代上海人結婚的老三大件,第一位的就是上海牌手表。”上海鐘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車明向記者回憶起“上海牌”手表的發展史: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是“上海牌”手表最鼎盛的時期,一度占據了國內市場1/4份額。
“上海牌”手表從鼎盛走向滑坡的轉折點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談及衰落的原因,車明則顯得有些感傷和無奈。“幾個方面原因造成的,最致命的原因是由于以日本為代表的石英表,對傳統以手工上弦的機械表的沖擊,對國內的表業銷售帶來了一場替代性的革命。當時有許多中小型合資企業組裝的石英表,大幅搶奪了國內市場,對‘上海牌’手表在內的機械表產業帶來巨大沖擊,產量萎縮,企業效益大幅度下滑。”
“歷經大起大落,唯一不變的是,企業從沒有放棄‘上海牌’這個不可復制的地域性商標。即便是企業轉型的關鍵時期,企業最重視的‘上海牌’手表的商標和品牌,一直牢牢抓在企業手中,時刻準備重新包裝、蓄勢待發。”車明告訴記者,又經過十多年的沉浮,“上海牌”手表的發展重任落到上海手表廠重組后的上海表業有限公司肩上。
記者從上海鐘表有限公司了解到,新的上海牌手表已經重新定位,傳承經典,創造時尚,走向精致工藝的中高端市場。
“2005年,恰逢‘上海牌’手表50歲生日,一塊價值10萬元的‘上海牌’K金殼陀飛輪表問世,代表著轉型后的上海牌手表將走向中高端。”車明告訴記者,多年來企業一直在堅持手表的機芯精工藝制造,“上海牌”手表的機芯這些年也一直輸出至德國、意大利等歐洲手表企業,“我們的制作工藝和多功能結構,已經達到了制造中高端手表的水平。”
車明告訴記者:“近期,上海鐘表公司已理順了商標所有權和使用權的關系。定位中高端的‘上海’牌手表、已開發陀飛輪系列、多功能馬表系列,多功能自動機械表系列,今年銷售額已達到2000多萬元。期待后五年中,通過大力推進商業網絡布局,使更多更新的“上海”牌手表與消費者見面。”
案例分析2
上海牌安全帶:何以拒絕外資購并?
在許多“上海牌”產品面臨關、停、并、轉的尷尬時,上海新民勞防用品有限公司所擁有的“上海牌”安全帶卻奇跡般的“起死回生”。從三根生產線停產兩根的困境,到如今成為國內最大的安全帶供應商,企業所堅持的,就是牢牢的抓緊“上海牌”商標的建設,并不斷創新走出困局。
“1958年創立的老品牌,當時的中國有四大生產安全帶的企業,北京皮件廠現在改行生產箱包,天津皮件廠當時生產的‘建設牌’安全帶如今已被香港企業收購,鞍山皮件廠如今轉戰鞋革制品。而‘上海牌’經歷了一番起死回生后,終于日益做強。”上海新民勞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俞白龍笑著告訴記者。近幾年,“上海牌”安全帶的名氣在業內越來越響亮,產品走進了上海的外高橋、江南造船廠,占據了國內大半市場。
“老品牌、老產品要活下去,必須要創新。”俞白龍堅信,企業要想活下去,就必須有差異化的產品。上世紀90年代,企業花了1000多元從日本進口了一根速差式安全帶,并花了十多萬元新開模具,全面研究并改良后的安全帶一上市,就因其過硬的質量和親民的價格受到了市場歡迎。如今,企業有2500平米的新建廠房,5條生產線,平均產能達到三四百萬元。“引進了新的自主研發團隊,每年投入開新模具的費用就要達一二百萬元,且一年至少開發3到4個新品種。”
俞白龍說,企業要做到“人有我有,人無我也有”。“比如安全帶上一個鎖扣,我們的設計就比別人巧妙許多,一松手就自動鎖上。紫色、黃色,各種各樣的熒光色系,既能方便夜間作業,也更美觀時尚。且安全帶的牢度和承重的企業標準都要高于行業標準,比如別的普通產品承重1.5噸,我們至少翻個倍,承重3噸以上。”
隨著“上海牌”安全帶的聲名鵲起,成為不少外資同類競爭品牌爭奪的目標。然而外資幾次三番的示好和并購計劃,卻從未讓俞白龍“動心”。企業堅持把“上海牌”商標留在上海人自己的企業,并希望靠自己來打造能夠代表上海的“高質量”。
“前些年,法國一家公司曾多次要求會談合資,被一口拒絕了。今年,美國索拿旗下的凱比特安全設備(上海)有限公司又提出了要求合資合并的請求,我們的觀點,還是拒絕。”俞白龍說,之所以拒絕外資,有著多重因素。
“一是外資生產的產品價格昂貴,我們的安全帶賣三四百元,質量、外觀、性能都不比外資的差,他們卻要賣1500至1700元。并購后,我們或也將被動漲價,這對全國的安全帶等勞防用品市場的發展是不利的,也會增加使用企業的負擔。”俞白龍說,另一個拒絕外資的原因,是出于對并購后外資或“雪藏”本土名牌、沖擊市場后再“拋棄”的擔心。“不能因為一時貪戀外資,而給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本土品牌帶來危機。通過不斷地自主創新,我們也有實力打造出自己的名牌。”
案例分析3
上海牌汽車:有望重披戰袍再戰江湖
在剛剛落幕的中國工業博覽會上,上汽集團展區內,一輛“上海”牌轎車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據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一輛新能源汽車,是國內首輛采用大容量的動力蓄電池和小型加壓燃料電池系統并具備Plug-In(插電式)技術的燃料電池轎車。所謂Plug-in技術,就是以動力蓄電池作為主動力源(可使用民用220V交流電源進行充電),小型加壓燃料電池系統為輔助動力(氫氣為燃料),實現了能源多元化。
上海牌轎車,這款曾經凝聚著太多中國人感情的中國特點的轎車,要回來了么?
“‘上海’牌已經列入上汽集團乘用車的產品規劃中,但目前尚處于規劃階段。關于該品牌恢復量產的相關信息將在有確切復產計劃后公布。”上汽集團這樣對外表示。雖然上汽集團對“上海”牌轎車的復產仍有點“躲閃”,但是“上海”牌的復出,似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因為在工信部今年1月19日發布的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第233批)公告里,赫然出現了“上海”牌轎車的身影。有消息稱,一旦“上海牌”復活,上汽乘用車旗下將有榮威、MG名爵和上海牌三大品牌,目前榮威主導商務車風格,MG名爵主打運動風格,上汽集團如何對上海牌品牌進行定位值得關注。
1958年9月28日,一輛銀綠色的國產轎車在鑼鼓聲中緩緩駛出汽車修配廠的大門。上海人為他們造出的第一輛轎車取了個漂亮的名字---鳳凰。這就是“上海”牌的前身。1964年2月,再次投產之后,“鳳凰”正式易名為“上海”牌,成為國內除了“紅旗”之外唯一大批量生產的轎車。1980年,該車年產量突破5000輛。到1990年代初,“上海”牌轎車年產量已達8000輛。可以這樣說,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上海牌轎車支撐著國內對轎車的需求。
1991年11月25日下午,最后一輛披紅掛彩的上海牌轎車緩緩下線,在人們的目光里漸行漸遠。就這樣,上海汽車工業送走了曾經最讓自己驕傲的品牌,也在這一份悲壯中開始勾畫自己的未來。
誰也不會否認,沒有過去的“老上海”,就不會有今天上海乃至中國汽車工業的輝煌。因此“上海牌”的復活,不僅是一款車的誕生,更是中國自主品牌從陷落到收復的一部艱辛旅程。一位汽車資深人士分析指出,“上海牌”轎車的復出,它承載的自主品牌的意義較大,這對于上汽集團來講,也會是一個好的市場營銷開端。
專家看法
“稀缺資源”應合理利用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的產品在國內幾乎是“一枝獨秀”,而新中國成立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包括上海牌在內的許多上海品牌在計劃經濟的中國也是“獨
占鰲頭”。直到世紀之交,卻由于外資品牌的全面進駐,上海品牌幾乎“全線失守”。回憶上海的老品牌,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陶鑫良念起了一首“打油詩”:華盛名牌今安在?飛躍電視無處尋。幸福可樂去不歸,失而復得美加凈。
“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資產。法律的角度是商標,市場的角度是品牌,而經濟上就是莫大的無形資產。”陶鑫良向記者指出,“‘上海牌’商標的起落沉浮,是上海品牌發展的一個重要縮影。包括‘上海牌’在內的,更多上海知名品牌未來的發展,是上海知識產權品牌戰略、經濟轉型發展的頭等大事。”
陶鑫良指出,“上海牌”作為一個以上海地名命名的商標,是特定時期申請注冊到的品牌,如今“上海牌”三個字成為不可再生、不可復制的“稀缺資源”。如今成為稀缺資源的上海牌商標,被分散掌握在一些企業手里,由于企業發展過程中商標權的轉讓等問題,以及它的不可再生性使得可生產產品的品種有一定局限性。這些問題都制約了‘上海牌’商標其產品的發展。
“稀缺商標資源的大發展,更重要的是整體打造。如何起死回生、重塑品牌輝煌?其最好的方式或是,由政府部門引導,統一資源、統一收購、統一打造。把最好的資源進行整合,用最好的產品打造,發揮老商標最優的品牌效應。”陶鑫良指出。
“上海,光說‘上海牌’顯得太過單薄,我們不單單是只擁有狹義上的‘上海牌’商標,上海有許許多多的老品牌期待煥發新光彩。上海制造的產品,更代表上海的質量和高度。如何重塑這一批上海品牌的輝煌,是亟待研究的課題。希望未來,通過整體的打造和政策扶持,能夠帶給這些老品牌一個新的起跳平臺,把上海制造帶向新的高度。”
遠景目標
2020年:上海著名商標達到2000件
“上海牌”商標是上海商標發展的一個重要縮影。記者了解到,上海擁有“上海牌”商標的產品種類曾一度高達70余件。而作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重要發源地,也是中國近代商標的發祥地,除了“上海牌”之外,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上海曾經擁有一大批知名商標。至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變,在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改制、新經濟業態涌現等一系列變革和市場競爭的過程中,一些老商標日漸式微,使得上海的商標工作一度陷入低谷。“十一五”時期,上海的商標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成效顯著。“十一五”時期,全市注冊商標申請總量達到20.5萬件,比“十五”時期增長1倍,年均注冊商標申請量超過4萬件;全市新增注冊商標14.6萬件,比“十五”時期增長1.8倍,年均新增注冊商標近3萬件。2010年,上海平均每6個市場主體擁有1件注冊商標,每百萬人口擁有9130件注冊商標。
工商部門指出,根據“2011-2020年上海市實施商標戰略中長期規劃綱要”,上海將進一步關注有價值的老商標并發揮其作用,有關部門將建立上海品牌發展專項資金,資助一部分上海的老字號、老品牌進行新的品牌運作,幫助“老字號商標煥發新光彩”。
“大力提升商標內在質量,實現商標從量到質的突破。”根據規劃,到2015年,上海市著名商標數量達到1500件左右,中國馳名商標數量達到150件左右。到2020年,上海市著名商標數量達到2000件左右,中國馳名商標數量達到200件左右,并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商標。
來源: 東方網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