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嘀嘀打車”等宣布停止打車補貼,一場熱火朝天的燒錢大戰“熄火”了。但對于嘀嘀打車,另一場戰斗才剛剛開始。
昨天,杭州妙影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稱“妙影電子”)宣布,起訴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小桔科技”)商標侵權,要求小桔科技停止使用商標,并賠償八千萬元。對此,“小桔科技”在回復錢江晚報記者采訪時,強調已經在申請“嘀嘀打車”商標。
不過,“妙影電子”認為自己申請成功的“嘀嘀”和“小桔科技”申請中的“嘀嘀打車”,品牌核心都是“嘀嘀”,而且雙方申請商標類別又都是第9類“計算機程序(可下載軟件)”,所以“妙影電子”堅信,“小桔科技”不會申請成功。
記者了解到,5月13日,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已經正式受理此案。
妙影電子已注冊成功“嘀嘀”,而小桔科技還在申請注冊“嘀嘀打車”
根據記者調查,“妙影電子”成立于2009年1月14日,注冊資本5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吳旭華,公司經營項目包括計算機軟件產品。“小桔科技”成立于2012年7月10日,注冊資本100萬元,法定代表人程維,公司經營項目包括基礎軟件服務、應用軟件服務。
“妙影電子”認為,自己才是商標“嘀嘀”的主人,“小桔科技”未經許可,違法使用。
為了證明這一點,“妙影電子”所委托的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商建剛律師,提供了兩個主要書面證據:
第一,證明“嘀嘀”的真正擁有人是杭州妙影微電子有限公司。
早在2012年5月21日,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就批準核發了商標“嘀嘀”,核定使用類別包括計算機程序(可下載軟件)。注冊人是寧波市科技園區妙影電子有限公司,有效期為10年。
2013年7月13日,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批準,“嘀嘀”商標轉讓給杭州妙影微電子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的法人都是吳旭華。
第二,證明嘀嘀打車軟件尚不擁有“嘀嘀打車”商標。
“嘀嘀打車”商標還在申請中。2012年11月28日,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申請了圖形、文字組合商標“嘀嘀打車”;2014年1月13日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駁回。1月27日,總局收到復審申請,目前還在復核。
據此,商建剛律師認為,“小桔科技”侵犯了“妙影電子”的商標權,“嘀嘀”和“嘀嘀打車”的核心品牌都在“嘀嘀”兩個字。“妙影電子也是開發打車軟件的,并早已經注冊了嘀嘀,而根據商標法57條規定,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就構成商標侵權。”
昨天,記者也聯系上了“小桔科技”,公司公關部在回應中承認,“嘀嘀打車”還在申請注冊中。“根據我國《商標法》,嘀嘀打車商標能否合法注冊,尚在國家商標評審委員會復審過程之中,迄今并無定論。”
妙影電子法人稱維權是被逼的,小桔科技法人代表拒絕直接采訪
其實,早在2月25日,“妙影電子”委托的律師就主動聯系錢江晚報,反映“嘀嘀”的商標權糾紛。而當時,相關律師也表示,之所以聯系媒體,是希望借助此事擴大企業知名度,必要時獲得公正的裁判。(本報2月26日有報道)
昨天,“妙影電子”再次聯系媒體,并在文三路某酒店舉行了通報會。
會上有媒體記者對“妙影電子”發出了質疑:為什么在這個時候選擇起訴,且屢次主動聯系新聞媒體,是否有別的動機?
昨天,記者也就此采訪了“妙影電子”法人代表吳旭華。她強調,自己的維權行為也是被逼的。“對于輿論的質疑,我可以理解,但我是正當維權,光明正大。”
選擇這個時間段,吳旭華坦言,有偶然也有必然。“作為一家創業階段的企業,商標注冊成功后,我們把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產品研發中,而且我們并沒有想到這樣一家有雄厚背景的企業,會犯這樣一個低級的法律錯誤。”吳旭華稱,他們是在2013年下半年,隨著打車軟件大戰的升級,知曉除了自己,還有一家“嘀嘀打車”的。
而吳旭華所說的“必然”是指“小桔科技”對此事的處理態度,讓她不得不走法律途徑。
“當我們把侵權的行為反映給小桔科技后,今年3月初至5月初,他們來杭州和我接觸過四次,但都是無果而終,負責人甚至出言不遜。我的感覺,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吳旭華說,她意識到沒有溝通的余地,只能選擇訴諸法律。
至于主動接觸媒體,吳旭華的理由是希望能夠獲得公平。“相比較,我們是一家小企業,商標也是我們重要的無形資產,正如小桔科技負責人說的,他們擁有強大的后盾,所以我們想通過媒體把真相公布出去,至少讓公眾知曉,也是對知識產權的尊重。”
昨天,記者通過電話、短信,多次與“小桔科技”法人代表、CEO程維取得聯系,希望能夠了解他對此事的回應,但他都拒絕了直接采訪,而是讓記者聯系其公司公關部負責人。
溝通多次,“小桔科技”公關部也沒有正面回應種種疑問。“由于已經正式進入司法程序,我們不便于置評。但是我們相信,無論是國家商標評審委員會,還是人民法院,最終都會給出一個公正的回答。”
原告要求停止侵權并索賠八千萬,杭州市中院已立案審理
雖然沒有正面回應,但是“小桔科技”特別強調“小桔科技公司是一家負責任的移動互聯網公司”。
對此,“妙影電子”委托的商建剛律師表示不認同,他認為“小桔科技”是主觀故意侵權,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行為。“任何一家正常的企業,在注冊使用一個商標時,都會先去相關部門檢索,看是否已經被使用,而小桔科技明知‘嘀嘀’已經被注冊,還執意申請,且在沒有注冊成功的情況下就開始使用,主觀上就是故意。”
記者了解到,目前,“妙影電子”已經聯系了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浙江楷立律師事務所兩家律師事務所,對“小桔科技”提出兩項要求:一是停止一切侵權行為;二是賠償人民幣八千萬元。
至于八千萬元賠償金額的依據,商建剛律師說,“主要還是考慮被告方的獲利情況。”
據“嘀嘀打車”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1月10日至3月底,嘀嘀打車用戶從2200萬增加至1億,日均訂單量從35萬增長至521.83萬,嘀嘀打車累計投入現金補貼14億。到3月28日,嘀嘀打車在覆蓋的全國178個城市,日均訂單達到521.83萬單。市場研究機構易觀國際近期的報告顯示,嘀嘀打車占據的市場份額分別為45.3%。
5月13日,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向“妙影電子”發出“民事案件受理通知書”,稱“起訴符合法定受理條件,本院決定立案審理。”
來源: 浙江在線-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