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12月31日訊(YMG記者 姜乾)25日,煙臺市茶葉協會召開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記者從會上公布的信息中記者了解到,全市現有茶園面積6000畝,茶葉加工企業20余個,分布在牟
平、海陽、萊陽等7個縣市區,年加工干茶90噸,產值8000萬元。下一步,煙臺綠茶欲加強原產地保護,注冊“煙臺綠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提升產業特色,打響“煙臺綠茶”品牌。
本地年產干茶90噸,消費量兩千噸
我市有規模的南茶北引始于2002年。近年來,全市加大茶葉生產的推廣發展,茶園總面積達到6000畝,其中標準化茶葉種植示范基地5處,可采摘面積3500畝,種茶區域主要分布在海陽、萊陽、蓬萊等7個縣市區,年加工干茶90噸。
“有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市茶葉消費量為2000噸左右,預示著本土綠茶產業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市茶葉協會秘書長張曉偉介紹,去年,我市干茶銷售均價為440元/斤,茶葉總產值8000萬元,顯示出了特色高效產業的特性。
盡管我市茶樹是南引而來,但由于煙臺是全國緯度最高的茶區,因此,茶樹遠渡而來再次經過了技術革新,采用無性系栽培方式。“日照綠茶和嶗山綠茶兩處的綠茶都栽種茶籽,進行有性繁殖品種,而我們這兒是通過扦插方式種茶苗,具有先天優勢。”張曉偉說,無性系栽培產生的新個體能保持良種固有的特性,后代的性狀一致,茶葉品質高,抗病性強。
煙臺綠茶的特性,決定樹苗供應需自給自足。近年來,我市將茶樹良種生產與繁育示范基地建設列在茶葉發展首位,大力扶持牟平龍泉育苗基地和海陽招虎山良種苗基地建設。目前,兩塊基地現已引進國家級無性系良種15個,建立茶樹良種母本園20畝,年出圃適合北方生長的無性系茶苗100萬株。引進栽植的無性系良種茶苗平陽特早、龍井43、龍井長葉、福鼎大白,長勢良好,已顯示出產量高、品質好、適應性強的優良性狀。
缺少制茶人才技術,炒制工多為外聘
作為全國新興綠茶適栽區,煙臺綠茶在良好的發展態勢下,也存在一些難解之題。張曉偉介紹,全國有21個省市生產茶葉,2011年全國茶葉產量155萬噸,整體處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在這個大背景下,煙臺綠茶要想突圍而出,難度很大。
茶葉是一種文化,喝茶是一種習慣。當前,國內茶葉市場,鐵觀音、龍井、普洱茶、茉莉花茶占據主導地位,山東茶區,日照綠茶、嶗山茶品牌建設已經成熟。這些都要求,煙臺綠茶在抓好品質的情況下,還要從其它方面突圍而出。
張曉偉表示,煙臺市茶葉產業發展迅猛,茶葉人才匱乏與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也是煙臺綠茶的另一個發展弊端。當前,我市茶樹種植、品種搭配、茶樹越冬等問題一直沒有形成統一的地方標準,制茶技術也是沿用浙江、安徽及日照等地的工藝,甚至高檔茶的炒制師傅也多從浙江一帶聘請,銷售、管理、茶樓服務類行業更是無從談起,嚴重阻礙了煙臺茶業的發展。這些將在今后一段時期,重點關注和解決,加快產業發展。
煙臺綠茶欲申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由于煙臺綠茶萌芽時間短,綠茶種植分散、經營無序,因此,要想突出重圍,勢必要整合全市力量,擰成一股繩。張曉偉介紹,下一步,全市將統一規劃、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栽培操作規程,大力推進綠茶基地化種植、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管理、品牌化發展,到2020年底,綠茶種植面積將達到5萬畝以上,將煙臺建設成北方的重要名優綠茶生產基地。
煙臺綠茶的發展前景,眾人看好,但在品牌建設和商標注冊上,曾屢遭“黑手”。“一些朗朗上口的名字,比如膠東綠、龍源、齊魯雪芽等商標,都已經提前被人注冊走了,我們要想使用,勢必要多花很多錢。”張曉偉說,其中,在2009年一位廣東客商,率先在工商部門將“海陽綠茶”商標注冊走,直到商標進入公示期,才被發現,然后經過漫長的追權過程,終于奪回。這給全市所有茶農、茶企提了個醒,要保護和關注品牌。
從樹品牌,從樹品牌、保護品牌的層面出發,明年,我市將重點加強茶葉市場監督,注冊“煙臺綠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打響“煙臺綠茶”品牌。同時,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地宣傳推介品牌,樹立茶葉品牌良好的形象。
來源:
水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