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品牌如何維權
來源:四川圣興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2年03月23日 查看次數:1093
文化發展目前適逢前所未有的機遇,“非遺”項目久旱逢甘霖,異軍突起,如山東濰坊已形成一批以“濰坊風箏”、“楊家埠年畫”為代表的非遺文化品牌,并逐漸走上國際舞臺。然而,“非遺”項目知名度的提升在給濰坊帶來巨大商機的同時,也帶來了仿冒等困擾。2011年10月以來,年過八旬的年畫老藝人楊洛書聯合工商部門兩次現場打假,共查獲了多套假冒他旗號的楊家埠木版年畫。無獨有偶,江蘇泰州對當地名產“黃橋燒餅”品牌保護的經歷,對于國內“非遺”項目的文化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和產業保護以及政府與行業協會如何協同“護遺”,都具有啟示意義。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人們對非遺文化品牌的重視,傳統文化品牌已經開始從文化自覺進入文化維權時代。 不言而喻,對“非遺”文化品牌的弘揚和挖掘,不僅給當地帶來巨大的商機,也能促進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如山東濰坊對非遺品牌的保護,帶動傳統文化市場越來越繁榮,形成了年畫一條街、風箏批發地下商城等眾多工藝品集散點等。然而,傳統文化市場日益繁榮的同時,假冒仿制非遺品牌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盡管時下對各類實物產品打假捉劣保品牌成績斐然,但精神文化領域的維權卻相形見絀。很多非遺傳承人文化程度并不高,維權意識較弱,很少有人將自己的名字、手藝去注冊商標等;即使注冊了商標,也因為維權成本居高不下、維權手續繁瑣等,而不去維權。 雖說“非遺”產品具有典型的文化屬性,但不能替代其知識產權屬性;對其無形資產價值的確認和保護,理應擺上重要位置。因此,要探索和建立、健全一整套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和長效的工作機制。一方面,強化輿論宣傳機制。運用各種媒體對非遺品牌保護工作進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宣傳報道,宣傳先進的保護理念,倡導和形成保護文化遺產的社會價值觀念,促進公眾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另一方面,強化合力推進機制。做到政府保護與民間保護相結合,強化社會參與機制,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健康發展。通過創新機制完善機制,為非遺保護提供思想保證、智力支持、文化條件,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非遺”品牌文化的保護和開發,政府與行業協會要各司其職,不能越俎代庖。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南京大學徐乙藝教授,對江蘇泰州黃橋鎮政府“退居幕后”、將行業協會推到“前臺”的做法稱贊有加。政府在保護“非遺”品牌方面主要是應做好三件事:一是制定發展規劃;二是嚴格監管;三是營造環境,包括品牌宣傳、維權打假等。也就是說,政府在“非遺”品牌保護方面不能事無巨細,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善于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注重發揮行業協會制定標準、考核培訓、質量管理的功能。如此才有利于提升全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讓文化遺產和傳承人得到完整的保護和傳承。如果單純依靠行政推動力,往往會扼殺“非遺”品牌的文化多樣性。同時,不是所有的“非遺”品牌都能做成大產業,“非遺”品牌也要防過度開發。新聞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