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萬昌”后人準備申訴
來源:四川圣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1年03月21日 查看次數:1433
3月17日報道了《無錫“三萬昌”惋惜聲中更名》后,引起各方面關注。中國知識產權報的記者也主動聯系《江南晚報》記者,了解事件的詳細情況,并表示老字號的知識產權問題十分復雜。3月17日上午,經過人民中路的無錫市民會發現,“三萬昌”茶館的招牌已然被摘下,店堂內也布置起了許多松樹,一些標識也在逐步更換了--“三萬昌”正悄然過渡為“聽松園”。 “老無錫”們有話說 2010年底,看著三萬昌茶館揭牌,一些“老無錫”興奮不已。3月17日,聞知三萬昌更名后,一些老無錫紛紛致電《江南晚報》記者,嘆息不已。“老無錫”華鈺麟告訴記者,“三萬昌”是和阿炳借凳子說新聞聯系在一起的,三萬昌和阿炳的交情是最為人稱道的。解放前,在皇亭小菜場還沒有形成之前,三萬昌就有了,而且是清朝舉人丁寶書題寫的店牌,“當時人們只知道蘇州有采芝齋,根本沒聽說蘇州有‘三萬昌’!蘇州沒有理由要求無錫更名的。”對此,崇安城投公司黨委書記王飚回應稱,對方受商標法保護,“我們曾專門查找本地權威的一些記錄,比如到無錫市檔案館查解放前的商業字號注冊、商業年鑒以及解放后含三萬昌字號的文件,并且多次咨詢律師及法院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官,但一無所獲”。 后人在做努力1955年秋,無錫“三萬昌”被拆除,王家沒有后人繼承舊業。文革時,為防紅衛兵抄家惹禍,20歲的王維新一把大火,將爺爺王祿觀一大櫥的東西都付之一炬,其中不乏“三萬昌”的地契、名人字畫等。全家是暫時太平了,但遺憾也隨之而來,以至于如今別說茶社的舊物,就連王祿觀的照片一張也找不到了。王維新告訴記者,根據我國《商標法》有關規定,未注冊的馳名商標不能再注冊,“蘇州三萬昌應該更名,而無錫的金字招牌應予以保留”。如今,他正請叔叔王槐聲抓緊整理有關資料,準備提交國家商標局等相關方面,再做申述與努力。 “聽松園”起爭議 至于如今更名為“聽松園”,華鈺麟先生也覺不太妥。“過去無錫人都知道,北門城外有蓉湖樓,馬路上有天韻樓,城里(即崇安寺)有圣泉樓,南門清名橋堍有清和樓。聽松園只是崇安寺里的小茶館,而且只是和尚下院的名字。而圣泉樓就不同了,崇安寺的圣泉樓有五開間門面,就在王興記餛飩店的樓上,過去無錫的建筑工人每天都到那里去等待招工,房屋中介也每天在那里交流信息。”王飚則解釋,命名為聽松園,主要是為了和阿炳、阿炳紀念館掛上鉤,因為《聽松》也是阿炳名曲之一,而且“聽松園”也是無錫的老茶館,原來位于皇亭正東,規模大、茶客多,經常有社會名流、票友、高級職員出入其間。新聞來源:江南晚報
相關文章
|